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生物颗粒

卓越贡献成就绿色人生

发布日期: 2023-12-01 20:56:21 作者: 生物颗粒

  “她是国际木材科学研究领域杰出的女科学家”,国际木材解剖学会前任主席彼得巴斯教授如此称赞到。在近日闭幕的第八届泛太平洋地区木材解剖国际研讨会(PRWAC)暨国际木材科学院(IAWS)2013年学术年会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国际竹藤中心主任、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教授荣获“国际木材科学院杰出贡献奖”。授奖仪式上,国际木材科学院主席雷纳沙门教授高度评价了教授过去50年来在木材科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以及在促进中国与国际同行在该领域学术交流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国际木材科学院杰出贡献奖”是国际木材科学院首次设立并将其授予杰出院士成员。国际木材科学院授予教授“杰出贡献奖”的崇高荣誉,这是国际木材科学界对她过去50多年研究工作的肯定。

  50年前,在中国木材科学的奠基人――成俊卿先生的引导下,迈进了木材科学殿堂的大门,从此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4年的大学学习,在老师严谨的教导下,深刻感受到木材科学的博大精深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期间,学业上她出类拔萃,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

  期间,教授被下放到农村10年,在此期间安徽农业大学木材科学专业被取消,相关的教材和试验材料都被丢失或破坏。1978年,当教授重新再回到教学岗位上时,一切都从头开始。她不怕困难,从零开始,自己编写教学讲义,并采用以巴斯教授为首的国际木材解剖学会编著的木材解剖学的名词解释为主要参考进行授课,使教学内容科学严谨并与国际接轨。为了收集木材制作标本,她到全国各大林区采集各种树种木材,亲自制作木材标本和切片,为科学直观的教授树木结构的微观特征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工具。显微镜下的切片呈现出神秘的木材微观结构,让更多的学生对木材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她的鼓励下,很多学生报考木材科学研究生。通过她坚持不懈的努力,安徽农业大学木材科学学科得以蓬勃发展,并与国际领先水平接轨。回到教学岗位后,她在教学、学生培养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被评为当时最优秀的教师,被教育部评为“巾帼建功标兵”。

  在教学期间,教授针对我国濒临灭绝的珍稀树种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自1982年起,她一直潜心于我国大别山五针松的研究,尤其是对五针松的木材结构形态、材性和用途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索,出版了中英文对照的《大别山五针松及起源》一书,对于生产、教学和科研单位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被英国皇家图书馆收藏。

  30年前,她和上海华东木材一级站合作,深入到舟山群岛采集进口原木试材样本,进行木材结构和材性研究。经过多年对树木标本和解剖特征的研究,她和同事合著了《东南亚木材识别及用途》一书,该书主要内容为东南亚木材的解剖特征和应用,成为当时中国木材学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工具书,也是进口木材、商贸木材的鉴定依据。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考察美国林产品实验室后,教授与上海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展了“中国主要商品木材计算机识别”研究,在中国最早试验了木材计算机快速分类识别,充足表现了教授善于抓住国际科学的前沿技术方法引入到自己的科学研究领域,以此来实现学科交叉促进学科发展。

  教授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不断地对南美洲和非洲等世界主要树种木材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试样标本的获得主要是和相关各省的木材公司合作,这也较早的探索了科研单位和企业的紧密结合模式。基于前期的研究成果,她和她的团队历时5年又完成了《世界主要树种木材科学特性》一书,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概括了世界各地的木材科学特性。教授为此书的编写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对每一树种都做了大量的解剖切片并记录了横切面、径切面切面解剖结构图,仅木材三切面解剖图就有1388幅。目前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英文版也正式出版。进入新世纪,她组织相关学科知名专家编著了《中国林业工程》一书,系统地阐述了林业工程的内涵、研究现状和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被选入中国现代科学全书,是林业科学 研究的重要工具书。

  1999年,基于教授在木材科学领域杰出的科研成果,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原科委主席、前国际木材科学院院长周石榕博士等同仁的推荐下,教授被推荐为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从而使她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始终瞄准该学科的前沿,利用国际木材科学院的平台更加紧密的与世界同行开展合作交流。

  1994年,在她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下与天津南开大学共同主办了国际木材解剖大会,这是该会议首次在我国举办。2003年,在她担任中国林科院院长时,中国林科院在北京承办了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为国际木材科学界的科学家们进一步探索中国木材科学的发展打开了窗口,对促进世界木材科学的交流、为中国木材科学家们在国际木材科学院占有一席之地打下了基础,也为木材科学后备人才教育培训和学科团队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平台条件。2007年,在她的倡导下,国际竹藤中心在北京承办了竹质工程材料研究的国际会议,法国南锡第一大学德格列斯教授(时任国际木材科学院主席)、美国农业部南方试验站许忠允教授等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同仁就竹质工程材料研究进行了很好的研讨。

  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汉堡大学的沃特李斯教授到安徽农业大学做了一次关于竹子的生动演讲,使教授初步了解了竹材,也为她以后的竹材科学研究给予了重要的启示。

  在国际竹藤组织成立15年来,教授的研究工作重点逐渐从木材转向竹材。目前,她和她的团队主要致力于竹质工程材料的开发及应用研究,主要是在竹子结构与性能、竹质工程材料开发与应用、竹材防护和竹子增值利用4个方向开展工作。2002年,教授主编的《世界竹藤》中英文图书,是我国关于竹材和藤材基本特性和应用研究较为全面的丛书,目前也是竹藤材科学领域的重要工具书。2006年,团队研究的“竹质工程材料制造关键技术探讨研究与示范”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教授积极提倡“以竹代木”,用我国丰富的竹子资源加工成竹质工程材料,从而替代优质木材,节省了宝贵的森林资源,对于我国的林业事业和生态环保事业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正因为教授在专业上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潜心研究,才使得她在木材科学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她心系国家林业发展和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认真履职,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充分的发挥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推进作用,为我国生态建设和绿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她积极推动花卉产业、竹藤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生态外交,积极推动国际竹藤组织的成立运行,并不断拓展创新,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她致力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并推动其上升为国家发展的策略高度。她为我国林业事业、绿色事业、生态与环保事业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谢宁波王刚 刘焕荣)

  韩国移交志愿军遗骸中央推殡葬改革罗德曼朝鲜当教练浮尘天气机关食堂过紧日子喝死人官员曾任省长放生鲤鱼遭疯抢熊猫黑眼圈变白曹鉴燎被调查8岁孩子 报复计生委张艺谋子女落户DF-41导弹人大代表4张身份证工商联副主席骗10亿国资委招聘限京籍

上一篇:【行业分析】我国生物质能利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下一篇:我国木材与木制品流转协会第三期木材查验师(二级)——红木辨认VIP训练班在京满意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