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功案例

全国木材战略储备河南探索平原经验

发布日期: 2024-01-28 08:57:03 作者: 成功案例

  木材,是世界四大基础原材料之一。作为世界木材消费大国,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高达47%!

  “中国碗”要端中国粮。18亿亩耕地,成功解决了中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那么,45亿亩林地,如何能在维护生态安全的同时,也解决我国木材的基本自给?

  为保障全国木材安全,缓解木材供需矛盾,两年前,国家林业局提出实施全国木材战略储备。随后,无论是“全国7个首批木材战略储备基地试点示范项目”,还是“全国7个国家储备林划定试点”,我省均以“长江以北唯一试点省份”跻身,勇挑探索平原区建设经验的重任。

  在这场木材安全守卫战中,中原如何因地制宜,培育更多大径级用材,打造筋强骨健的“美丽河南”?如何创新发展,践行“既得生态又得材”的国之方略?

  信中,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为首的八位院士联名,提出了“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的建议。

  作为现代四大基础原材料之一,木材与钢筋、水泥、塑料相比,是唯一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环的绿色材料。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木材及木制品消费国,10年间,木材消耗量年均增长13.8%,已由2001年的1.19亿立方米增长到2012年的4.99亿立方米。

  然而,由于之前几十年重采伐、轻培育,我国森林资源透支严重,欠账很多。进入新世纪,国家实施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的策略,森林面积虽然恢复较快,但森林资源“家底”依然较薄,仍旧是世界人均占有森林和木材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大径级木材资源更是严重匮乏,成过熟森林资源仅占资源总量的5%。

  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进口木材已达2.35亿立方米,占全国木材消耗总量的47%,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木材进口国。国外一些组织和个人别有用心,甚至抛出“木材”。

  更紧迫的是,国际上,大径级木材也慢慢的变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根据最新修订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严格限制交易的树种增加到220多个,有86个国家和地区限制或禁止珍稀和大径级原木出口。

  “木材尚可以进口,但森林无法进口,生态必须靠自己建设。”唐守正等八位院士信中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与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木材生产息息相关。

  根据国际国内经验,院士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能用政策引导科学经营,我国现有林地林木生产率可完全提高50%,生态价值也将大大提升。

  为储备培育大径级活立木资源,他们建议,一手建设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一手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同时,将国内成功做法和国外有益经验结合,探索建立契约管理、代储代管、轮换动用和动态监测的国家储备林制度,纳入中央财政物资储备支持体系。

  院士的疾呼,正是国家之所急。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顶层设计”陆续出台。

  2012年,国家林业局在全国启动木材战略储备基地试点示范项目,首批选定了7个省份,将通过新造、改培等,建设国家储备林的“后备军”。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白准确地提出“加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的要求。随后,国家林业局迅速印发了《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年)》。

  同年,国家林业局在全国开展了国家储备林划定试点工作,全国7个省份作为先期试点,“国家储备林”开始落地生根。

  这一切,让我国广袤的森林中,那些为数不多、优中选优的大径级用材林,第一次被深深烙上了“战略”、“储备”的印记。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个有关木材战略储备的试点省份名单中,河南非但均赫然在列,而且是长江以北的唯一省份。

  一方面,近年来大力实施林业生态省建设,使我省森林面积持续不断的增加,森林质量慢慢地提高,具备了承担木材战略储备的基础;另一方面,作为长江以北唯一的试点省份,河南更肩负着“探索平原区发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中长期大径级用材林、乡土珍贵树种经验”不可推卸的重任。

  2012年,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示范项目启动后,我省格外的重视,连续两年将示范项目建设任务列入省委、省政府督察考评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强力推动实施。

  认线号文,省林业厅将国家木材战略储备作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作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的具体措施,建立了台账,明确了目标、内容、进度、措施和责任人,并创新推行“任务落实情况月报告制度”,及时化解项目进展中的“拦路虎”。

  成立了以省林业厅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依据全省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布局,编制完成了《河南省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规划(2011-2020年)》,46个县(市、区)被成功纳入“国家规划”。

  依据规划,坚持新造和现有林培育相结合,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中长期用材林、珍贵树种用材林培育相结合,到2020年,全省将建成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面积990万亩,实现每年增加木材约500万立方米,初步构建国家及全省木材生产安全保障体系。

  由于国家储备林划定标准较高,为更加科学合理地划定国家储备林,在国家任务明确前,省速丰办就提前谋划,在全省筛选出一批林分质量高、目的树种明确、有培育大径材前途、增产潜力大、专业方面技术力量强的23个国有林场作为后备单位,为随后分解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示范项目建设也得到了其他职能部门的全力支持,尤其是在林区防火、病虫害防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省财政加大了对项目区资产金额的投入力度,两年间投入资金达2800余万元。

  示范项目建设任务明确后,我省立刻将项目分解至各地市、相关国有林场和单位。项目实施单位一把手亲自抓,组织精干力量,及时完成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确保了示范项目建设任务的有序开展。

  国家储备林划定任务明确后,各承储单位迅速明确分工职责,安排或聘请具有丙级及以上资质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进行现地调查等划定工作,确保划定工作如期完成。

  树木可以越“采”越“多”么?前不久,在有着近60年历史的国有商城黄柏山林场,记者看到了这个“奇迹”。

  “作为全省集中连片人工林面积最大的省级国有林场,多年持续人工造林,使黄柏山林场树木过于稠密,林木生长缓慢、病虫害多发。”林场党委书记余英禄说,为探索科学的营林模式,林场于1964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森林抚育,并特意固定了21亩森林抚育样地,将其分为不抚育区、弱度间伐区、中度间伐区和强度间伐区。

  记者看到,在不抚育区,林子虽稠密,但树木残弱瘦小;中度间伐区内,树木笔直参天,健康粗壮。

  “对照林场几十年来记录的森林抚育档案,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中度抚育间伐模式最好,每亩可增加立木蓄积4立方米以上。”余英禄表示。

  黄柏山林场这一以贯之的做法,能够说是培育大径级用材林的基层探索和实践。如今,黄柏山又新增了一个耀眼的光环:首批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示范单位、首批划定国家储备林。

  铲草、修枝、间伐、施肥,培养40年甚至更长林龄的松木、杉木大径材,基地化建设国家储备林,将让这个老牌林场大树满山、良材遍地。而这,也正是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的初衷。

  “然而,只有所有营林措施都做到位,储备林才能成就大径材。”省林业厅速丰办主任冯慰冬说,因此,从启动伊始,鼓励创新机制,使用良种良法,实施严格的作业规程、集约化的管理,就成为我省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的鲜明“标签”。

  在黄柏山林场,通过大力推广应用与省林业规划院联合开展的“黄山松人工林间伐试验综合效益研究”课题成果,林分环境显著改善,黄山松的商品材径级明显提高。

  在民权林场,科学运用与中国林科院兰再平研究员一同研究开发出的刺槐优良新品种,使得该树种在同等条件下,生长快、干型好,能短期实现林木生长和林地利用最大化,为推广应用该品种和培育大径级用材林提供了有益探索。

  事实上,作为国家林业局确定的长江以北唯一一个木材战略储备基地试点示范项目实施省份,为探索总结平原区发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中长期大径级用材林和乡土珍贵树种的经验,在规划中央基建投资建设任务时,我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积极推广应用先进营造林技术科研成果,分别采取了大行距、宽窄行、低密度、混交等造林模式,实行集约经营管理,培育大径级速生和乡土珍贵树种用材林。

  “最终,我们将在平原林区实现由刺槐、楝树、臭椿、榆树等乡土珍贵树种代替一般树种。”冯慰冬说。

  与此同时,对于被纳入规划的豫南山区林场,则以现有林改培为主,与部分新造林相结合,调整树种结构,改善林木生长条件,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培育优质、高效的珍贵乡土树种用材和大径材,为全方面推进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提供成功经验和典型。

  “以增加高价值乡土珍稀树种、充实大径级稀缺资源为重点,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示范项目建设将有效破除这一尴尬。”冯慰冬说。

  夏日的南湾实验林场木材储备基地,浓翠密布,鸟鸣啾啾。高20多米、胸径40多厘米的杉木根根挺立,直刺云霄。高大的杉木林下,苔藓布满青石,偶尔会有蛇出没。

  “现在密度还是太大了,通过木材基地建设,我们的目标是最终每亩保留30株至40株,每一棵的生长量还能大幅度提高。”场长何明山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没有皆伐,改培后的这片大径材储备林,树木、鸟兽、花草和谐相处,“绿色银行”实现“利滚利”,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完美融合。

  通过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全省新造林373万亩成林后,可增加全省森林覆盖率1.47个百分点。基地建成后,年均增加森林蓄积量762万立方米、木材500万立方米、薪材262万立方米、总价值445808万元。

  专家表示,届时,全省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的种群数量大幅度提升,不但木材供需矛盾能有效缓解,全省森林也将逐步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良性循环”。

  “没有绿树,不是美丽河南;只有小树,没有大树良材,同样不是美丽河南。”陈传进说,作为打造林业“升级版”的重要举措,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既注重树木的产业属性,又兼顾森林的生态功能,是建设美丽河南的有力抓手,也是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最佳切合点。

上一篇:精彩画卷联丰书写·品牌篇

下一篇:深入学习贯彻习法治思想 高质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基层行丨“浙”里“枫”景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