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资料下载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39军军长吴信泉开闸放水一枪不放淹死美军

发布日期: 2024-03-04 17:06:42 作者: 资料下载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古有关羽水淹七军,今有吴信泉水淹美军。”这是朝鲜战场第四次战役后,志愿军内部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

  吴信泉在朝鲜战争第四次战役中巧用地形,借汉江水攻破以机械化著称的美第10军,创造了志愿军入朝以来战损比的最低记录。

  此次战斗不仅极大地保证了入朝部队的有生力量,还拖延了美军的反攻步伐,为大后方志愿军兵团赶赴前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时间来到1951年4月9日的朝鲜华川郡战场,美军第10军先头部队陆战一师,在4天时间里已向志愿军驻守的288.4高地发动了不下十余次冲锋,但无一不被志愿军打退了回来。

  随着第10军大部队的陆续到来,在此地酣战四天四夜的陆战一师决定不再继续与志愿军缠斗,想快速渡过位于华川大坝下游的汉江,赶赴北方战场。

  当日凌晨,陆战一师一边为后续部队搭建起过江浮桥,一边向汉江两岸的志愿军发起进攻,掩护大部队过江。

  在美军密集炮火和空军力量的支援下,驻守在汉江两岸的志愿军第39军苦苦支撑。

  就着这时,一直紧盯江面的哨兵传来消息:“美军浮桥搭建完毕,装甲部队已开始上桥过江!”

  “报告军长!大坝积蓄了8天的水量,已经到达极限!大坝闸门全部由我军控制,随便什么时间都能开闸放水!”

  忙活这么多天,终于等到了这个战机,吴信泉一边听取从前线不断传回来的战报,一边计算着洪水到达下游的时间。

  蔡愚听到后,立马带人将所有水闸破坏殆尽。这一刻,水库中积蓄了近10天的水喷涌而出,向着下游的汉江呼啸而去。

  与此同时,在江两岸顽强抵挡敌军的39军将士不断往山上和高处撤离,给美军第10军“创造”渡江环境。

  此时,下游的美军第10军大部队全部抵达汉江,汉江上已有两座浮桥搭建成功。

  第一批坦克、机动部队正缓缓地驶上桥梁向北岸开去,更多的大部队则是暂时先于南岸休整。

  随着上游水库超大体量的洪水倾泻而下,不到一个小时,汉江下游整体水位就急剧上涨了1米多。

  一泻千里的江流直接将美军架设在江上的浮桥冲垮,正在桥上向着对岸驶去的装甲车和坦克,像玩具一样被冲进汉江,在江里随波荡漾着向远方飘去。

  他们刚刚将阵地架设好,面对汹涌而来的洪水,一时间根本不知道要逃往何方,整个炮兵阵地瞬间被洪水吞没。

  听到洪水来临的那一刻,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出一定的反应,就已经被江水连同帐篷一起裹挟着冲进了江中。

  而旁边公路上等待着过桥的机械化部队也没有幸免于难,不少连队连人带车直接被大水冲走。

  先头部队陆战一师,这才明白为何志愿军会死守288.4高地,因为那里正是前往华川水坝的必经之路。

  美军第10军损失惨重,大半装甲部队要么直接被江水冲走,要么因为电路短路烧毁而发生故障,大量美国士兵被大水冲走,吴信泉的水淹美军计划大获成功。

  天亮之后,剩余的美军队伍开始组织对志愿军的反攻,他们一边向驻守在汉江两岸的39军大部队发起进攻,另一边则是派遣士兵继续夺取华川大坝的控制权。

  面对39军的严阵以待,美军第10军完全丧失了进攻的欲望,被打得丢盔弃甲,完全忘记了自己是进攻方的身份。

  再到后来,正面战场的美军部队甚至放弃了进攻,将希望寄托于华川大坝的夺取成功,从而借助机械化部队的优势开赴汉江以北的战场。

  然而,288.4高地志愿军铁桶一般的防守还是击溃了美军最后一点希望,迫使他们只能在原地等候。

  第10军虽然还保留着半数力量,可在路面泥泞难行的情况下,以机械化著称的第10军深陷泥沼寸步难行,足足花了7天时间才走完原先预定的半天路程。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几分钟的差别可能就会影响一场战争的走向,何况是一周时间。最终,第10军因贻误战机被迫放弃了进攻。

  在吴信泉的指挥下,39军以极小的代价重创了美军第10军,不仅给后续大部队的集结争取到了充裕的时间,更是最大限度的保存了朝鲜战场有生力量。

  那么,这样一种绝妙的战术安排,到底是怎样想出来的呢?时间还要回到第四次战役前夕。

  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过后,志愿军已经接连取得三场大胜,联合国军也被逼退至北纬37度线附近。

  彼时,志愿军战士们由于连续作战十分疲惫,后勤补给也跟不上。于是彭老总命令部队暂缓进攻步伐,转入休整状态。

  1951年1月25日,李奇微吹响了对志愿军的反攻号角,并发明了一种磁性战术。

  企图利用其机械化军队的速度优势,对志愿军实现快速包围、分割。彭老总命令部队进行防御作战,利用纵深节节抵抗。

  4月1日,吴信泉接到彭老总命令,带领39军前往华川郡一带,阻击即将跨越汉江、到达北部战场的美军第10军,将其阻挡在华川郡。

  这位出身红军的老兵,深知面对武器装备之精良远超我军的美军,暂时不能与之在正面战场直接交锋。

  更何况39军目前正面临着缺粮少弹、极度疲惫的情况,一味的防御根本支撑不了太久。要想完成指挥部下达的命令,必须利用华川郡的地形做些文章。

  就在这时,华川与春川之间的一处大坝映入了吴信泉眼帘,吴信泉顿时计上心头,即刻命令侦查科科长蔡愚前往大坝考察情况。

  此大坝名为华川大坝,正好位于汉江的上流,现在虽不是雨季,可随着天气逐渐回暖,上游冰川开始消融,大坝慢慢的开始蓄水。

  蔡愚听完,顿时明白了吴信泉的用意,随即奉命前去控制大坝,关闭大坝阀门,开始蓄水。

  当时,115师师长王良太正在指挥部汇报军情。听到吴信泉的计划后,王良太建议道。

  “军长,到时候不如把大坝直接炸了!目前形势尚不明朗,华川大坝现在掌控在我军手中,可日后未必就不能为美军所用,倘若他们以后也用相同的方法来对付我军,我们也很难招架。”

  “如蔡愚所说,这是座民用大坝,是当地老百姓发电用的,如果直接炸毁影响不好,还是尽量少损坏一些吧,到时候让蔡愚把闸口破坏掉就是。”

  “咱们不可以学蒋介石,当年他为了打胜仗,不顾百姓死活,炸开了花园口大坝,导致80万老百姓流离失所。我们当时可是恨得不行,现在我们不能让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朝鲜的百姓身上。”

  可39军的动向引起了美第10军先头部队陆战一师的注意。虽然不知道志愿军在谋划什么,但出于谨慎考虑,美军还是向华川大坝发起了进攻。

  美陆战一师三团一营向大坝接连发动了两次冲锋,但都被早已在288.4高地严阵以待的115师344团1连击退。

  美国士兵久攻不下,陆战一师师长开始调派空军支援,一时间288.4高地被数不清的燃烧弹、凝固汽油弹炸成了一片火海。

  不过,面对美军空军队伍的重拳出击,一连的战士们却鲜有伤亡,因为早在数日之前他们就接到了死守水坝的命令。

  料想到美军一贯的作战特点,一连的战士们在后面的时间里只干了一件事,就是修建防御工事。

  每天超过14个小时的工程作业,一连的战士们在这片高地修筑了1800公尺的堑壕、400公尺的暗壕,专门应对美军的空中轰炸。

  此外,战士们还破坏了通往水坝的200多公尺道路,靠近华川湖的几处可登陆区域也被尽数摧毁。

  战士们的掩体、沟壕周围,全部用粗壮的圆木和厚重的积土覆盖,各作战单位之间均有暗道相连,288.4高地被构建成了一处极具稳固支撑的环形坚固防御阵地。

  当陆战一师的士兵冲上山时,一连的战士们利用隐蔽的地形,轻易便将敌军击退。而当美军的飞机和炮火落在阵地上时,战士们只要稍加隐蔽,便可躲过致命的连天炮火。

  让士兵搭乘水陆两用交通工具,从志愿军驻守高地北侧的华川湖偷渡到后方的436.1高地,从而对驻守大坝的志愿军形成包围之势。

  彼时,华川湖的几处登陆点均遭到了破坏,美国士兵便直接弃船游上了岸,并悄悄地躲过了288.4高地哨兵的视线高地。

  344团团长徐鹏见状,立刻派遣两个连的兵力对高地发起猛攻,最终436.1高地又被志愿军夺了回来,华川水坝的后顾之忧也得以解决。

  美军无计可施,只能对288.4高地发起强攻。后面四天四夜的战斗中,1连士兵击退了陆战一师十几次疯狂的进攻,击毙美军482人,己方的伤亡却微乎其微。

  眼看高地久攻不下,而另一边美军第10军大部队也接连抵达汉江边,索性陆战一师也就不再与志愿军纠缠,转而开始搭桥过江。

  埋伏在江边高地的39军将士看到这一幕,心里激动万分,军长的计划奏效了,他们即将迎来一次反攻,于是便有了“水淹美军”的那一幕。

  美第10军的遭遇传到了李奇微的耳中,让他感到十分不可思议。这不难理解,毕竟美国并没有“水淹七军”的典故,也没有以水破敌的先例。

  在他制定作战计划时,不是没有留意过这座大坝,可当时还是二月份冰冻期,一座干涸的水库能起到啥作业呢?

  吴信泉在华川地区水淹美军第10军的行动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挫败了敌军第四次战役的进攻势头,也为第五次战役的打响制造了有利条件。

  由于第10军在华川郡遭到阻击,联合国军整个东线都无法向前推进,原定与西线形成的掎角之势也就荡然无存。

  此时,志愿军后方预备兵团已尽数抵达前线战场,这一动向被美军侦察机察觉,为防止志愿军发起反扑,李奇微不得已吹响了撤退的号角。

  在当时志愿军武器装备远逊色于敌军的战场上,而吴信泉的这次战术打破了历史,不放一枪却重创了美国军队。

  第四次战役过后,吴信泉水淹美军的佳话便在志愿军内部,甚至整个朝鲜战场广泛流传开来。

  面对美军连番追问,39军代表在征得志愿军司令部的同意下,向美国军方讲述了此次战斗的计划和部署。

  只不过,在提到344团1连奉命坚守288.4高地这一段时,39军代表表示当时志愿军只有344团一个连的兵力把守,可美国军方对此深表怀疑。

  他们不相信仅凭一个连的兵力,能够在美军炮火连天的攻势下坚守四天四夜。在美军看来,志愿军至少在288.4高地投入了一个加强营的兵力。

  最后实在没办法,志愿军代表便把当时驻守高地的344团1连连长赵立志找来,亲口向美军描述志愿军的作战经过。

  “288.4高地,位于鹰峰山以北约两公里的位置,北面是华川大坝,南面是华川通往春川的公路,东临华川湖,西靠北汉江。这座高地地形狭窄,而且险要、崎岖,整片高地面积加起来不足500平米。我军又在此处布置了数不清的防御工事,试想,在如此拥挤的一座高地上,怎会是容得下一个营的兵力,更别说什么加强营。”

  “当时我率领的一连驻守288.4高地,后来你方部队穿插至我军后方,占领了436.1高地,团长这才派遣了另外两个连的兵力前往争夺。”

  “将高地夺回后,我团2连驻守436.1高地,三连则是位于更靠近后方的位置。至于在前面抵抗你方部队进攻的,从始至终只有我1连,这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事情,谁也否认不了。”

  赵立志的一番慷慨发言说的美军军方哑口无言,随行前来的美国记者还专门写了文章对赵立志进行报道,称赞他为“东方直布罗陀战斗的胜利者”。

  1951年7月10日开始,中国志愿军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开始了谈判,最终于7月27日签订停战协议,朝鲜战争落下帷幕。

  李奇微由于欧洲局势问题,没有在朝鲜战场坚持到最后一刻,但是这场“水淹美军”的战斗给他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回到美国后,他不仅将美军第10军在华川地区的遭遇详细的写进了战争回忆录,还把这次战斗列入了西点军校的军事战争范例。

  面对号称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军队,吴信泉审时度势、巧用地形,充分的发挥了一名战略指挥家的战术素养,同时也将中国人的智慧用到了极致。

  在战争面前,吴信泉没有不可为而为之,而是吸取了中华民族先辈们的智慧与计谋。

  有许多人把华川阻击战中的吴信泉比作关羽,历史上“水淹七军”的场面我们没见过,可吴信泉“水淹美军”的壮举我们却有幸见证。

  所以,美军第10军既是输给了吴信泉的战术,也输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明与智慧。

上一篇:估计2029年全球迷你干燥剂包商场规模将到达18亿美元

下一篇:双汇王中王火腿肠包装现黑色残渣 称干燥剂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