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资料下载

零食里的“炸弹”亟需“拆除”

发布日期: 2024-03-07 23:03:40 作者: 资料下载

  网传一名5岁男孩,因好奇将食品包装中的干燥剂倒入保温杯,结果炸伤一只眼,眼部周围的皮肤大面积灼伤。经记者实验证实,将氧化钙干燥剂放入矿泉水瓶,加水后盖起来确实会发生反应,导致瓶身发烫变形,而加硅胶的无显著变化。对此,专家称氧化钙放热剧烈,密闭空间内确实会发生爆炸,并灼伤人。(11月19日《海西晨报》)

  在很多袋装食品如各种零食中,都有干燥剂的身影,放置干燥剂原本是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食品受潮变质、确保食品安全,可是没有想到有的干燥剂本身就存在“安全风险隐患”。像石灰干燥剂,若是误食了,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更没想到,其在一些特定条件下,还可能会成为“炸弹”。

  对于成年人而言,一般情况下必然不会把干燥剂吃下去,也不会把其扔到保温杯、热水瓶里,可孩子就说不准了。孩子大都爱吃零食,而好奇、淘气、贪玩又是他们的天性,看到零食里面的干燥剂没准就会以为是啥好吃、好玩的东西,或许就会乱吃乱放。有的干燥剂上没有详细的警示语,而即便有,孩子也未必识字,这样并不能消除隐患。

  对此,家长固然应尽到看护职责,可人总难免有打盹的时候,再说了,有些零食是孩子自个买的,家长也是防不胜防。其实,并非没有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据新闻媒体报道,市面上也有无毒无危险性的干燥剂,可因为石灰干燥剂更便宜,加工起来也较为方便,还是被一些食品企业所采用。说到底,企业无非是为了省钱省事,同时想必也不并不违反相关规定,自然对孩子的安全管不了那么多了。逐利是商家天性,在这一问题上,指望企业自律显然不靠谱,需要职能部门来为孩子撑起保护伞。

  不少发达国家在核准产品能否上市时首先要评估是否能确保百分百不对孩子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从产品本身到包装,各个细节都严格把关,这可以让我们借鉴。职能部门应考虑出台明确规定,各种食品尤其是零食包装中不得使用石灰干燥剂,而要使用安全系数高的干燥剂。对其他类似问题,也要举一反三,从源头消除隐患,让孩子免遭伤害。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网络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上一篇:买家曝500克瓜子干燥剂重151克 网络店肆客服现已没用了

下一篇:安全风险隐患就非常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食品莫忘干燥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