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暖阳下,在贵州省纳雍县昆寨乡建新河畔锅底塘,一汪清水慢慢流动。在这儿,有一座刚建好不久的便民桥,这座桥的曩昔是垫脚石、木棍、铁钉的组合体。
锅底塘坐落新民村关门山组,归于建新河流域,这儿有近150亩土地。不论是下地耕耘、看牛放羊,仍是走亲访友,邻近的乡民都喜爱从这儿通过。曩昔,每当雨雪、凝冻等极点气候,乡民的出行就受阻,乃至伴跟着安全隐患。
为了处理出行问题,乡民腾挪了数块较大的垫脚石,放置在河水清浅且水流陡峭处,并在一端临岸的石头上搭上几根钉在一同的圆木,一座简易的“桥”便构成了。数年如一日,简易“桥”承当起了咱们的日常出行。
赵远忠是昆寨乡新民村关门山组人,在这儿,他是这座“桥”的前史见证者之一。
“每到旱季下雨,咱们背点粮食过河,都怕被河水冲走。”赵远忠白叟回想起曾经的景象,不免后怕。有座方便、安全的便民桥,成了当地大众的一大期盼和奢求。
大众之所盼,干部之所向。2022年4月,建筑便民桥一事被大众写在纸上,投进了“愿望箱”。新民村两委收到大众的愿望后,随即展开实地造访和征求定见,将建筑便民桥一事纳入了议事日程,不久便召开了大众代表参与的议事会议,确认并通过了建筑一座简易便民桥的提议。2022年末,在时任驻村石赟的争夺下,新民村取得10万元的帮扶资金,用于建筑关门山便民桥。
有了上级资金支撑后,大众的活跃性更高了。2023年3月,建桥真实开端发动。在建筑的过程中,以黎朝军为代表的大多数大众都有一个一起的主意:把桥修得更结实。所以,在咱们的一起协商下,决定将帮扶的10万元资金悉数用于收购物资,所需劳作投入及资料缺乏部分由咱们投工投劳、筹集资金一起处理。7月,跨河而建的便民桥建造完结,乡民共筹集资金1.4万元,将原定的两个桥墩建成了三个桥墩,防腐木板变成了钢板。至此,交游的大众总算有了座“铁”一般安全、方便的跨河桥,大众脚下又多了条“美好路”。
“这座桥没修的时分,老百姓是用大棒槌建立木桥,河水一涨就被冲垮。现在修了这座铁桥,结实、安全,又便利,咱们都快乐。”谈到这座桥的曩昔与现在,新民村乡民赵远忠美好感满满。
而在纳雍县居仁大街老窑社区梨子树组、凹冲组、麻窝组,一条整齐的公路穿过树木和民居,跟着土地延伸向远方。路旁的油菜栽培演示基地里,乡民们正忙着播撒种子。
“曾经咱们这儿的路很窄,有车相汇都错不开,通过这次扩建,路变宽了,环境也变洁净了,本年咱们种下了油菜籽,下一年咱们就能够来看油菜花了。”老窑社区居民朱春说。
本年以来,跟着“三步三会三公开”机制的推广,老窑社区活跃搜集大众对社区的建造性定见,10月,经乡民代表提议,拓展改建梨子树到姜家屋基路口通村公路。
组干、热心公益事业的青年牵头,乡民自愿筹资,热心人士免费供给混凝土。10月10日,在挖机和水泥罐车的轰鸣声中,乡民们自发拿着锄头、洋铲,浇筑了榜首车混凝土。现在,长两公里的窄路换新颜,宽阔洁净的水泥路直通大众家门口。
“路拓展了,乡民们栽培农作物更便利,运出去也更方便,待明春油菜花开的时分,还能够搞村庄旅行,添加大众收入。”老窑社区驻村孙江南说。
近年来,居仁大街不断争夺项目,打造便民路、工业路,辐射带动构成“一路一景色、一村一幅画”的乡村新场景。(纳雍县融媒体中心:何伟 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