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梅德文:碳中和将是一次历史性增长周期我们一定要把碳市场壮大起来

发布日期: 2024-01-09 00:45:59 作者: 资讯中心

  梅德文:2011年以来,中国已经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等8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

  。截止到2020年年底,总交易金额104.51亿元,交易量4.45亿吨,平均

  企业和投资者的投资功能还有待提升。这一现象很正常,因为第一,中国现在的市场是一个区域分割的市场;第二,它还是一个现货交易市场,但是不代表未来也是这样。

  大家知道,中国即将启动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其中电力行业大约有35亿到40亿吨的配额,它的规模超过了欧盟的碳交易市场。

  如果未来碳交易市场从电力行业扩大到石化、化工、钢铁、建材、有色、造纸、航空等8大行业,交易规模配额规模预计会到50亿吨。

  另外,在交易产品上,我们大家都认为在未来合适的时候,能够正常的看到碳交易产品的创新,若能够更加完善的价格发现机制,碳交易就会为中国经济转型、能源转型、甚至金融转型,提供一个有价值的价格信号,从而引导资源配置,为中国的碳达峰、碳综合提供一个强大的金融工具和减排工具,为我们的祖国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甚至为全球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能作出重要贡献。

  记者:您刚才说,碳交易市场从2013年到现在,大概也有7年的时间了。为什么量还是比较小?您觉得未来的增长幅度能有多大?还有,现在中国有很多碳交易市场,如果要统一这些市场,在现有的竞争当中,比如北京的和上海的竞争,怎么去凸显优势和体现价值?

  梅德文:刚才说了,中国从2013年开始在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和广东、湖北、深圳、福建开展了碳交易试点。从2013年到2020年有7个履约期,总共的交易金额是104.31亿,交易量4.45亿吨,平均交易价格大约就是23.5块钱。这是配额市场。

  规模为什么不大?第一个原因,这是一个区域分割的市场,不是一个统一的市场。第二个原因,这样的一个交易产品还是主要以现货为主。当然,交易市场、交易规模、交易价格是很复杂的。简单说,第一,是否有立法明确绝对总量减排?总量减排和强度减排是有区别的。第二,是否有严格的数据基础与核查?第三个问题是惩罚机制。

  所以,一个完善的、有效的碳市场应该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就是必须要有总量减排。第二,要搞清配额的分配的方法是免费分配,还是有偿

  分配。这两个的效果是大相径庭的。如果是免费的,控排企业对配额的价格就可能不敏感。第三就是定价机制。有效的市场定价机制取决于主体是否多元化,市场参与者类型要多元化。因为不一样市场主体的风险偏好、预期、信息源自不同,这样才可以形成公允的价格。当然,市场规模也要足够大,要有持续性、有序性、成熟性和稳健性;交易产品是不是有流动性,能否实现期限转换、风险转换、流动性转换?交易监督管理与规则是怎样的?如果是一个只适合现货交易的规则,可能对市场行情报价的形成机制就会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现在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一方面要减排,因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但另外一方面,我们中国现在人均GDP去年才刚刚破了1万美元,仍然要全力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一方面要减排,另外一方面还要发展,所以发展与减排可能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认为,现在世界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就是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

  技术并发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如果我们建立强大的碳交易市场,激励以风、光为代表的

  产业发展,配上我们这样一个连续六年蝉联世界第一的新能源汽车产销体系,我们可能就可以在发展与减排之间找到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长周期。

  刘鹤副总理在《两次金融大危机比较研究》一书中阐述,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大约有60年到100年的长技术增长周期。杰里米里夫金认为,中国是最大有可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抓住这次历史性经济稳步的增长周期的国家,因为我们具备四个“世界最大”:

  第一,我们具备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装机总量:风电装机2.81亿千瓦,光伏装机2.53亿千瓦,总装机5.34亿千瓦。

  第二,我们是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家,工信部肖亚庆部长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6年世界第一,累计550万辆。

  第三,我们现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中国人民银行易纲行长近期宣布,截止到去年底,我们大约有12万亿的绿色信贷、8000亿的

  第四,我们即将开启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今年6月份,我们即将开展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大约是35~40亿吨,超过了欧盟。如果将来合适的时候,我们在交易主体的规模化、多元化的探讨上(从1个行业到8个行业)、在交易产品和交易监督管理的创新上探讨总量、拍卖配额、合适的定价机制的话,可能会为我们中国的碳中和作出更大的贡献。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上一篇:世界自愿减排商场评述与展望

下一篇:当心建材“换词不换料” 起个新名儿就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