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生物颗粒

学科70年 学科发展大会风景园林与绿色低碳发展专题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 2024-03-23 10:14:33 作者: 生物颗粒

  原创 chsla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收录于线日,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大会暨风景园林学科创立七十年纪念会——风景园林与绿色低碳发展专题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园林生态保护专业委员会和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中国园林》《风景园林》《园林》提供媒体支持。论坛采用线上直播方式,观看人数近万人次,学术反响热烈。

  本次论坛是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大会系列学术活动的第二场专题论坛。论坛共邀请到来自高校、院所和企业的7位报告人,聚焦双碳目标,围绕园林生态研究、园林绿地碳汇、园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开展专题报告与学术交流。

  开幕式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大学教授王洪成分别致辞,园林生态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延明主持。

  李雄副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现代化建设与能源开发等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正在逐年攀升,国际社会广泛开展行动,并形成了低碳发展的共识与目标。在此背景下,风景园林学科及行业未来发展迎来一个有利契机,无论是区域尺度,还是单元尺度;无论是建设过程中的低碳减排,还是建设之后的增汇绩效等,都十分必要进行多维度探索和研究,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最后他代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也预祝中国风景园林更进一步。

  王洪成主任委员向来自全国各地的线上参会嘉宾与观众表示了欢迎和感谢。他指出,面对全球气候性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发展造成了威胁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绿地是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之一,同时也是碳中和的重要贡献部分。如何在园林的规划设计建设和养护管理过程中推进绿地的低碳发展,将对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次论坛由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李延明院长和天津师范大学孟伟庆教授共同主持。

  谢军飞正高级工程师分享了题为《城市园林植物固碳研究方法探讨与应用》的报告,他首先简要介绍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与碳中和的关系、然后分别从植被与植株个体的角度,较为系统的介绍常用的气候统计模型、动态植被模型、遥感模型、IPCC碳库法的应用原理与特点,并结合研究团队近期开展的北京城市园林植物固碳能力估算工作,较为系统的介绍了基于植株个体的生物量估算步骤及其主要误差来源。他建议在下一步工作中,应补充完善本地园林树种与灌木异速生长方程;增加园林绿化资源普查内容,除了涉及植物的种类与数量,还应对树木的胸径等规格进行测定,还应通过科学的抽样方法,开展各植物类型尤其是常见乔木的木材基本密度测定,由此减少园林植物碳汇计量的不确定性。

  叶少萍高级工程师分享了题为《城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广州市绿色低碳发展实践与思考》的报告,她结合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要求,全面梳理了广州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制度建设、处理研发技术、功能产品研究开发与绿化应用、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根据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广州市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提出了依托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促进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发展提升的建议。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城乡生态文明研究院水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杨龙

  杨龙高级工程师分享了题为《城市生态修复标准体系与应用》的报告。他系统梳理了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明显问题和政策要求,结合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从城市、工程两个层级构建的生态修复标准体系,介绍了山体、水体、废弃地、绿地系统4种类型生态修复技术标准要点,以及城市生态修复标准体系在支撑有关政策顶层设计和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的应用。

  常青副教授分享了题为《通过种植设计促进城市绿地植物的可持续碳汇》的报告。她从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背景下城市绿地可持续碳汇视角出发,结合研究组近年来北京城市公园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一个将绿地碳固存研究与种植设计实践联系起来的跨学科框架,该框架结合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分析了绿地种植设计指标与碳固存效率的关系,发现了培育由不同大小及类型植物构成的半开敞生境单元在可持续固碳方面的益处,是风景园林设计结合研究的有益尝试。

  戚海峰董事长分享了题为是《低碳城市背景下的滨海绿道建设实践——以威海滨海绿道为例》的报告,他从多年以来威海滨海绿道的建设实践出发,探索 低碳建设、低碳维护、低碳出行、低碳景观的构建,从空间布局方式到植物种类选择、从建设材料的选用到地域文化的传承,总结出了一套滨海绿道“5D+2W”低碳联动建设模式,助力双碳目标的达成,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完美统一。

  李文佩博士生分享了题为《武汉都市圈绿色空间演化与碳固持服务供需关系探究》的报告,她的研究以武汉都市圈48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将2000-2005、2005-2010、2010-2015、2000-2015研究时段内各区县绿色空间演化类型分为不变、扩张、损失、交换4种,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探析不同绿色空间演变类型与碳固持供需紧张度的关系。研究结果为都市圈不同地理区位及其不同演化类型的区县绿色空间的优化调控提供了依据。

  杨菲博士生分享了题为《助力“双碳”目标实施的风景园林路径》的报告,她结合以低碳路径实现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从当前研究成果、路径探索,以及案例与示范三个方面出发,结合课题组近年研究成果探究了面对“双碳”目标,风景园林专业以城市绿地为载体的具体路径。她表示,“双碳”目标下的城市绿地更新必将贯彻多学科交叉发展的理念,需要深刻认识到风景园林专业在城市绿地低碳更新过程中需要起到的作用。

  最后,园林生态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李延明院长在论坛总结中谈到,本次论坛聚焦“双碳”目标,7位报告人的报告既有前沿的理论研究、热点研究,也有应用技术的研发,还有低碳发展相关科技成果的应用和实践,全方位地从产、学、研全链条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探讨。

  本次论坛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受到了业内同仁的广泛关注,来自北京、沈阳、成都、郑州、武汉、呼和浩特、济南、包头、东营、临沂、大同、安阳、长治、宜昌等城市的相关单位还通过设立分会场组织人员观看直播。

  特别感谢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全力支持;感谢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和园林生态保护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所做的细致周密的工作,祝贺本次专题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希望以此论坛作为契机,今后更加深入地开展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探讨,推动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在科学研究、应用研发技术及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工作走向深化,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战略,服务于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福祉的伟大事业。

  原标题:《学科70年 学科发展大会风景园林与绿色低碳发展专题论坛成功举办》

上一篇:大华星耀首页网站-大华星耀欢迎您楼盘详情价格户型

下一篇:中大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