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功案例

发给学生的蛋糕发霉源于食安责任“霉变”

发布日期: 2024-10-09 14:22:54 作者: 成功案例

  近日,昆山多所学校发放的黄油蛋糕被曝出发霉问题,引发公众关注。据央视新闻报道,经初步调查,发霉原因为部分批次蛋糕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冷却时间未达到规定要求。目前,有关部门已对配送和生产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校园食品安全一直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尽管政府和社会在构建校园食品安全屏障上付出了诸多努力,但问题仍时有发生。在有关部门曾经通报的校园食品安全典型案例中,存在使用超过保质期食品添加剂、经营腐败变质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等问题。

  校园食品安全涉及采购、生产、储存、配送、检验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应承担明确的安全责任。然而,在现实中,这些责任却常常因各种各样的因素而“霉变”弱化失灵,导致食品安全防线出现漏洞。涉事蛋糕的发霉,正是食安管理责任未落实的直接体现。如果生产方能够严格遵守冷却时间规定,蛋糕发霉的风险将大幅度的降低。但遗憾的是,这一关键环节被忽视了。

  校园食品安全链条较长,发霉蛋糕在采购、储存、配送、检验、接收等流程中是否还存在别的处置不当的问题,尚需进一步深入调查。应该说,链条中的每一环节都有监督把关责任。只要每一环节不是形式上履行食安责任,而是切实把好了关,那么发霉蛋糕就不可能流到学生手中,更不会被学生食用。

  因此,针对此次发霉蛋糕事件,有必要对整个食品安全链条的所有环节进行细致的复盘,以查找安全责任的疏漏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质量抽检环节,尽管看似已经按要求履行了职责,但显然并未能有效阻止问题食品流入校园。根据报道,在蛋糕发放到学生手中之前,它至少经过了供应商与学校两次的抽样检查,然而遗憾的是,这两次检查均未能察觉缺陷。这是否说明我们的抽检方式存在漏洞,或者执行过程中有所疏忽,导致它未能真正起到对食品安全的把关作用?

  在复盘和彻查过程中,不仅要明确相关责任,还要对责任单位和个人依法严惩。依法严惩是防止食安责任“霉变”的一种“杀毒”。同时,应加强对供应商与生产商的资质审查与日常监管,建立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对于存在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的公司,应坚决排除在校园食品供应链之外,以维护校园食品安全的底线。

  在此次事件中,与供应商红盛公司合作的面包生产商利众食品,曾经受到过有关部门的行政处罚且多次被责令整改。将这样的公司引入校园食品供应链,显然违背了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原则。这反映出供应商在审核生产商时把关不严,无疑是供应商食安责任的“霉变”弱化。(梁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中国食品安全网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国家级专业新闻媒体。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国家级网络站点平台。

上一篇:砧板选购及运用指南请收好

下一篇:江西摩力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