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老杉树端坐在村口的桥头。白晃晃的阳光直射而下,四周的蝉鸣,将老杉树团团围住。
据考证,这棵杉树栽培于东晋时,树龄已逾千年。和这棵老杉树一同从东晋存活到现在的,还有一片古杉群。它们有的生长在溪水边的沙滩上,有的耸峙在岸边,唯有这棵驻守在桥头的杉树分外粗大健壮,当地人称之为“杉树王”。
老杉树的脚下,是一座陈旧的石拱桥。桥面上布满了马蹄印、牛蹄印,那是年月镌刻在桥上的勋章。
站在杉王树下,昂首便能看到大寨村。大寨村坐落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镇,是个典型的侗寨,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走过石桥,就是一座牌楼。牌楼的两端,别离建有一座凉亭。牌楼比凉亭稍高,全体呈“山”字形,都是红漆青瓦,上有镂空的木质花板,彩绘着山水、花卉、龙凤、飞鸟,较为特别。凉亭内有木质长凳,招供休憩。
走过牌楼,就是一个大广场,远远便能看见一座气势恢宏的鼓楼。鼓楼模仿杉树形状制作,木质结构,飞檐翘角,层层而上,呈宝塔形。
“一朵好花长山头,十人得见九人谋。哥要摘花连根扯,以免专心挂两端……”一阵山风吹过,从鼓楼里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我走过去,悄悄推开了虚掩着的门,探头一望,看见一位白叟正在鼓楼的大厅里辅导几个年轻人练歌。白叟一头银发,藏着长长的白胡须,眼里精光闪耀。见我猎奇,白叟把我让进大厅。练歌的几个人,有男有女,有青年有少年。白叟对他们挥挥手,暗示他们休憩一瞬间。那几个人走到大厅一侧,那里摆放着直播设备。他们一边唱着曲儿一边耍弄设备,好像在为直播做准备。
白叟招待我坐下,拿起随身带的一个酒葫芦,喝了一口酒,侃侃而谈。他说,侗族鼓楼是侗族寨子中的特征修建,大寨村的鼓楼不仅是乡民集会的场所,也是老年人教歌、青年人歌唱、年少人学歌、民间老演员传歌编侗戏的场所。侗族员爱歌唱由来已久,歌唱是乡民们首要的日常往来方法之一。咱们在爬山、打猎、砍柴、挖土、打鱼、放排等劳动过程中,都能即兴演唱山歌,婚丧嫁娶、严重节日也有特定的山歌。湖南城步有“六月六山歌节”,寨子里基本上人人会唱、个个能舞。
我见桌上有一本打印的山歌集,便拿过来翻看。山歌是侗族先民在长时间劳动日子中堆集、演化、撒播下来的,一贯只能口耳相传,现在能够用文字记载并存下来,实属不易。这些山歌内容多样,既有传统的,也有新创造的;既有表达男女爱情的,也有反映大寨天然美景和公民日子的。我觉得,这些新创造的山歌跳出了传统山歌谈情说爱、日常劳动的小圈子,比传统山歌的视界更宽、思路更广,多了许多现代元素,很好地传递了正能量和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从中能够感受到侗族员民对美好日子的追求和对天然的酷爱,一起也展示了侗寨文明的共同魅力。我心里这么想着,便把这些了解对白叟说了。
白叟听了很是快乐,热心地向我介绍,曾经大寨村交通阻塞,许多乡民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底子不知道山外面是个什么样的国际,所以山歌的内容也限制得很。大寨的山歌一般都会选用对唱方式,多为一男一女对唱,也有多男多女对唱的。山歌的曲调相对固定,歌词都是即兴编的,绝大多数都是看到什么唱什么、想到什么唱什么,有时还参加“哟嗬”的喊腔。说着,白叟站动身来,大声唱道:“石板架桥架个西,脚踩石板画金鸡;十字街前请画匠,画妹眉毛一展齐。石板架桥架个东,脚踩石板画蛟龙;十字街前请画匠,画妹眉毛像把弓。”白叟歌唱时,其他人都自觉走了过来跟着白叟唱,唱到第二、四、六、八句时,都齐喊一句“哟嗬”。那气势,较为壮丽。
白叟唱完歌,拉着我去他家做客。寨子里的水泥路不宽,却整齐,路旁边有绿化带,还有太阳能路灯。白叟对大寨的前史如数家珍。他说,早在东晋时就有人在这儿日子,留下了这片古杉树林。大寨村的民居是典型的吊脚楼,大多依山而建。白叟指着山坡上一栋栋新修的吊脚楼说,近几年来跟着旅行开发,陈旧的寨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路途硬化了,新房子多了,寨子变美了,咱们伙儿的腰包鼓了,唱山歌的劲儿更足了。正说着,白叟忽然停下脚步,抿了一口酒,开口唱了起来:“感谢党来感谢党,党的恩惠万丈长;山笑水笑人欢笑,千年古寨变了样。”
沿着石板小径,咱们来到一处院门前。白叟推开院门,热心地把我引了进去。白叟的家是一栋三层木楼,一楼架空,堆积耕具杂物,养殖鸡鸭;二楼是起居饮食的当地;三楼用来储放粮食。除了房顶铺的是青瓦,其他部分的修建材料都是杉木。房子四壁用杉木板镶嵌,楼檐翘角上翻,如展翅欲飞的凤凰。二楼堂屋的墙壁上,挂着“荣耀在党50年”留念章和十几张新旧纷歧的奖状。一探问才知道,本来白叟曾做过村干部,怪不得他对村里的前史这么清楚。他的儿女都在外地作业,一向想把他接到城里去住。但他挑选留在村里,守着这千年古寨,教唱山歌。
白叟用红漆茶盘端来油茶,让我品尝。我喝了一碗,觉得滋味怪怪的,但还能承受。我放下碗,白叟立马给我续上,而且告诉我,至少得喝4碗,取“四季发财”之意。我一边品尝,一边听白叟介绍油茶。本来,油茶看似简略,实则食材丰厚,分主料、配料和茶汤。主料有阴米、花生、黄豆、玉米等,配料有生姜、胡椒、葱等,茶汤是用本地茶叶熬制而成。白叟介绍完油茶,又开端唱:“今日来我大寨村,侗家油茶敬贵客。”
在白叟家里一连喝了4碗油茶,渐渐品尝到油茶由涩转香,喝完后满口甜美。白叟听我说了喝油茶的感觉,分外高兴,说油茶是侗家人日常日子中的“灵丹妙药”,油茶入肚,百病祛除。赤军长征时通过这儿,在大寨休整了几天,侗家大众家家户户打油茶、炒腊肉招待赤军。赤军兵士脱离村子时,个个精神饱满,像下山的猛虎。
与白叟聊了会儿,我便向他告辞。白叟热心地送我出门,说观赏完风雨桥再走不迟。大寨村的风雨桥建在小溪上,状似长廊,集桥、廊、亭为一体,有便利交通、避风挡雨、休憩纳凉的功用。整个桥身不必一钉一铆,悉数用榫卯联接。桥身石板衬托,亭上盖青瓦,两边有木栏杆,架长木板为坐凳。桥身有彩绘的蟠龙彩凤、花鸟图画、人物故事,请求寨子安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乡民美好。风雨桥与鼓楼、凉亭、民居相同,都是杉木制作。
站在风雨桥上,白叟对我唱道:“石榴结籽抱得紧,各族员民一家亲;全国大路千万条,莫忘大寨侗家情。”
回望大寨村,蓝天白云之下,巨大的杉王树下层层叠叠的房顶,与如黛的青山融为一体,好一幅天人合一的美好画卷。
公民日报社概略关于公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协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维护联络咱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